113-分科測驗-公民-題組-32-35
中等
    ~~~~某國長期存在歧視國際移工的社會問題,而且國際移工在勞動契約期滿前,除非原雇主同意,或遇到勞工權益受損並申訴成功,否則無法轉換雇主。
    ~~~~某日下午,甲於 ATM 領錢時,便衣員警依甲容貌而懷疑是「逃逸移工」,且擔任詐欺集團車手,立即喝叱甲並要求甲交出居留證供警察查驗。甲表示未隨身攜帶,並要員警不要妨礙其領錢。員警認為甲不服從盤查且無居留證,顯有犯罪嫌疑,乃將甲上銬帶回警局。在警局內,警察拒絕甲委任律師的要求,並將甲關在偵訊室內連夜詢問。甲拒絕配合,不願回答任何問題,警察直到隔天早上始釋放甲。
    ~~~~此事經當地媒體報導,引發輿論批評。某移工權益團體對該案提出檢討,特別關切政府應解決警察對移工的偏見和歧視性執法問題。請問:
若此事件發生於我國,下列哪些評論符合刑事訴訟法之法理?
若從投入勞動市場所需付出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題文所述移工轉換雇主遭遇的問題,與下列哪些情況較相似?
依據題文,下列哪些作法較能解決移工權益團體特別關切的問題?
若該國政府著手回應移工權益團體的關切,下列哪些作為較能彰顯審議民主的精神?
統計數據
答對率: 46 %鑑別度: 27 %高分組答對率: 60 %低分組答對率: 33 %
相似題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