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te
登入或註冊
題目內容
題目討論
提交紀錄
113-學測-國文-題組-21-22
中等
0
0
閱讀下文,回答21-22題。
~~~~
父子,人倫之大。父老而子不能事,則其罪在子;子幼而父不能養,則其責在父。劉珵為衡州知郡孫,有男元老,幼不撫養,而賣與鄉民鄭七。棄衣冠而服田畝,情亦可憐,此猶可諉也,曰劉珵一時為貧之故。已而,元老不安於鄭七家,逃歸本父,劉珵固宜復回天理,自子其子矣,乃復以元老賣與程十乙,則其意安在哉?可謂敗人倫、滅天理之已甚者!今鄭七入詞,欲取回元老於已去三年後,此決無復合之理。……劉珵兩將元老賣弄,為父不父,本合勘杖,且與從蔭,決小杖二十。元老牒押往族長劉萬二宣教宅,聽從收養。觀此子情貌奸狡,兼所習已乖,請萬二宣教嚴與鈐束,庶免墮落下流,為衣冠之玷,亦一美事。(《名公書判清明集》)
入詞:具文陳述。 宣教:宣教郎,官名。
若依右框當代判決書要項,觀察上列古代判決書,最符合文中所述的是:
當代判決書的要項
◎當事人:起訴(原告)與被訴(被告)兩造。
◎事實:訴訟雙方主張的事實,非法官採認的事實。
◎主文:法官對該訴訟的決定。
◎理由:法官對為何這樣判決的說明。
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寫作方式的是:
顯示答案
提交答案
統計數據
答對率: 47 %
鑑別度: 39 %
高分組答對率: 68 %
低分組答對率: 29 %
相似題目
留言 (0)
按這裡登入,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