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元素的發現與應用使得地質年代得以確立。其中,碳-
14 定年法是利用一種半衰期約
5730 年的碳同位素
X614X26214C 進行定年,此定年法被廣泛運用在含有碳的有機物上,也獲得了
1960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X614X26214C 緣起於大氣中的
X714X27214N 受到宇宙射線的中子撞擊生成不穩定的
X614X26214C。
X614X26214C 會發生
β 衰變,並產生
X714X27214N、電子
eX− 和反微中子
ve。
早期科學家尚未發現有反微中子
ve 的存在,以
X614X26214C 的
β 衰變為例,科學家以為衰變只有釋出
β 粒子,如圖12所示。已知
β 衰變前後,原子核的初始態和末態的能量都是穩定的定值,實驗測得
β 粒子(電子
e−)的能量
Eβ,與原子核初始態和末態的能量差
ΔE,相比之下,發現與能量守恆定律的預測有所出入。

包立不相信
β 衰變過程能量會不守恆,並提出
β 衰變過程會伴隨新粒子產生的假說。雖然有人持懷疑態度,然而費米不僅接受該假說,更進一步提出了弱交互作用理論,而包立所提出的新粒子即為理論模型中的反微中子
ve。由於觀測反微中子
ve 非常困難,一直到了
1956 年,才證實反微中子
ve 的存在,符合理論的預期。
地球大氣中
X614X26214C 與
X612X26212C 的比例(
X612X26212CX614X26214C)會大致維持定值。生物體在生長過程中,
X614X26214C 亦會隨著食物鏈進入生物體內,使得生物體內的
X612X26212CX614X26214C 不斷與環境交換,進而使生物體內的
X612X26212CX614X26214C 與環境中的
X612X26212CX614X26214C 維持平衡;但當生物體死亡成為有機體之後,便不再補充
X614X26214C。因此只要測定有機體中的
X612X26212CX614X26214C ,再與環境中的
X612X26212CX614X26214C 相比,便能推測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