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te
登入或註冊
題目內容
題目討論
提交紀錄
108-指考-歷史-題組-39-41
0
0
一、 清代學者姚瑩《東槎紀略.埔里社紀略》云:「昔蘭人之法,合數十佃為一結,通力合作,以曉事而貲多者為之首,名曰小結首。合數十小結中舉一富強有力、公正服眾者為之首,名曰大結首。」針對姚瑩的記述,兩位學者分別提出說法:
學者甲:「荷蘭人對於當時移入之十萬漢人,成立所謂『結首制度』。〈埔里社紀略〉記述其制度。」
學者乙:「依據姚瑩所述之『蘭人之法的小結首大結首制』,來論述結首制為荷蘭人在臺之土地拓墾制度是不對的,而是噶瑪蘭人的拓墾結首制度。……噶瑪蘭及臺灣的舊志,多簡稱噶瑪蘭人或地區為蘭人、蘭地,而稱荷蘭人為荷蘭人或紅毛人,或紅夷。」
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學者甲和學者乙對「結首制」的起源,解釋有何不同?
學者乙不支持學者甲的說法,主要的理由為何?
根據上述討論推斷,今日宜蘭地區地名如「二結」、「五結」等,歷史淵源為何?
顯示答案
提交答案
統計數據
相似題目
留言 (0)
按這裡登入,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