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指考(補考)-國文-題組-32-34
    ~~~~盛唐開始了詩的散文化,到宋代而大盛,以詩說理,成為風氣。於是有人出來一面攻擊當代散文化的詩,一面提倡風人之詩。這種意見北宋就有,而南宋中葉最盛,這是在重振溫柔敦厚的《詩》教。與此同時,道學家也論及《詩》教,道學家既主張「文以載道」,自然也主張「詩以言志」。當時《詩》教既經下衰,詩又散文化,單說「溫柔敦厚」已經不足以啟發人,所以他們更進一步,以《論語》所記孔子論《詩》的「思無邪」一語為教。他們所重在道不在詩,南宋呂祖謙是這一說的重要代表,他以為「《詩》人以無邪之思作之,學者亦以無邪之思觀之,閔惜懲創之意自見於言外。」朱熹卻覺得如此論《詩》牽強過甚,以為不如說「彼雖以有邪之思作之,而我以無邪之思讀之,則彼之自狀其醜者,乃所以為吾警懼懲創之資。」又道:「曲為訓說而求其無邪於彼,不若反而得之於我之易也。」這便圓融得多了。(改寫自朱自清《詩言志辨》)
依據上文,下列關於「溫柔敦厚」詩教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下列敘述,最符合朱熹「思無邪」的觀點是:
下列詩歌,最符合上文所述「以詩說理」的是:
統計數據
相似題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