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指考-國文-題組-18-20
簡單
閱讀下文,回答18-20題。
甲:
    ~~~~「文」(甲骨文寫作 ),即紋身,指人們在出生、成人、死喪之時舉行的儀式。要聖化即將進入靈界之人,方法是在胸部加上紅色符號,其形狀就稱作「文」。此一符號描畫的是生命象徵──心臟的形狀,心臟之形又常省略為像「V」、「X」等。為求聖化而加上的紋身之美,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內在德行的象徵。因而,在稱呼神聖的祖靈時,用文祖、文考,頌美祖靈之德則稱作文德。殷朝的王名中,有冠上文字的,如文丁。(改寫自白川靜《漢字百話》)
乙:
    ~~~~排灣族圖紋內涵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圖紋本身的圖案元素,其二是這些元素的排列方式。前者在早期的研究文獻和目前的排灣族耆老身上都還能訪得,散佚的主要是後者。圖紋有男女、社會階級之別,女孩子的手部圖紋會依年齡、是否生過小孩,而有不同的圖紋排列方式,因此圖紋意義比男生的複雜。目前許多年輕女孩紋在手背的圖案僅靠互相模仿,或只知有哪些基本圖案,而不知正確的排列順序。男生多半是以百步蛇象徵祖靈,用來保佑自己,並表徵自己的社會地位。對於圖紋本身的圖案元素,可以請部落耆老回憶,畫出圖紋來;對於圖紋已經散失的部落,頭目或可召開會議,決定屬於該部落的社會階級圖紋。這可能是頭目在復興傳統圖紋上應扮演的角色。若要恢復紋身的傳統精神,年輕人得回去將家族歷史弄清楚,以確認他的身分和階級,如貴族還是平民,確認好圖紋,才執行紋身。紋身前,家族的人會拿出祖先骨灰的陶甕,跟祖靈報告,並邀請祖靈來觀看。
    ~~~~臺灣做為南島語系族群的起源,語言和太平洋諸島嶼有相符之處,而紋身也是。臺灣和其他國家的南島語族一樣,有深厚豐富的紋身文化,只可惜尚未被世界看見。(改寫自阿桂〈將族群歷史寫在身上〉)
依據甲、乙二文,對於紋身的相關敘述,最適當的是:
依據乙文,對於排灣族落實紋身儀式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在甲文或乙文中,藉由紋身文化可以印證的知識,最適當的是:
統計數據
答對率: 67 %鑑別度: 14 %高分組答對率: 73 %低分組答對率: 59 %
相似題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