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te
登入或註冊
題目內容
題目討論
提交紀錄
111-分科測驗-歷史-題組-35-37
簡單
0
0
一、1900年,日人伊能嘉矩曾針對臺灣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提出以下綱要:
(一)臺灣在以前是無智番藜的住所,又僅不過是海賊所據之處所。
(二)伴隨東洋航海的發展,變成日本人、中國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的海外通商根據地。
(三)荷蘭人獨占臺灣的管轄權,臺灣開始進入有秩序的政治之下。
(四)鄭氏經略臺灣,形成明、清兩朝廷之爭。
(五)清朝征服臺灣後,以防止明朝恢復之目的來進行統治。
(六)在清朝統治下,臺灣變成叛黨的根據地。
(七)在臺灣內治忽略之時,由於外國勢力的擴張,發生入侵臺灣的計畫。
(八)1895年,清朝將維持東洋和平之保障推讓於日本,並在馬關條約中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請回答下列問題:
從上述綱要看,伊能嘉矩主要採用哪種編纂策略來書寫歷史教科書?
荷蘭占領臺灣期間,曾有日本商人濱田彌兵衛因不願向荷蘭繳納關稅,而爆發衝突。請依據上述資料,說明日本商人何以不願向荷蘭繳稅?
伊能嘉矩所擬的教科書綱要,對清朝治臺顯然抱持負面評價。請從上述綱要找出兩則條目為證據,並舉歷史事例來說明。
綱要
理由說明
第五條
此條說明清朝取得臺灣後,以消極態度治臺,如頒布渡臺禁令等措施。
顯示答案
提交答案
統計數據
答對率: 90 %
鑑別度: 12 %
高分組答對率: 95 %
低分組答對率: 83 %
相似題目
留言 (0)
按這裡登入,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