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分科測驗-歷史-題組-41-43
拉丁文曾盛行一時,然至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已逐漸衰微。一位二十世紀歷史家討論文藝復興時代人文學者與拉丁文發展的關係,有以下三段評論:

資料甲:「在今天,拉丁文是一種『死文字』;但在中古時代,它卻是一種『活語文』;官方、學校、國際都用它為正式的實用文字。因為拉丁文是一種『活語文』,所以才會有變化,以適應時代需要。」

資料乙:「人文學者在佩脫拉克等的倡導下,所做的工作是一種沒有希望的『死』工作。他們在古典文藝的研究上雖有不泯的貢獻,但卻因此扼死了中古的『活』拉丁文。拉丁文之所以成為『死文字』,人文學者不能辭其咎。」

資料丙:「人文學者從事的戰爭,是推翻中古的拉丁語文,而重新建立起千餘年前西塞羅時代的拉丁語文!這種挑戰是否有意義姑且不論;其為『反時代』故終究失敗,則是很明顯的。」

仔細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根據上述資料,這位史家指出:拉丁文在中古時期仍是一種「活語文」。他的理由為何?(2分)
資料乙所說,文藝復興人文學者從事的「死工作」,所指為何?
這位史家主張:拉丁文後來成為一種「死文字」,文藝復興人文學者難辭其咎,其立論依據為何?
統計數據
相似題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