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測-國綜-題組-29-30
中等
    ~~~~中國古代對於一日時間的分段,只能從有最早文字記載的商代談起。從卜辭知分段的名稱雖早晚稍有改變,其日間的主要段落為:旦、大采、大食、日中、昃、小食、小采或暮或昏。重要的定點都是以太陽在天空變動的位置取名的。其習慣一直保持到漢代或更晚。太陽剛從地平線升起來的時候為「旦」。甲骨文「旦」字作太陽升到某種東西之上的樣子。與金文字形相比較,它或許表示剛升自海上之景,與海面還未完全脫離;或象太陽映照於海面之景。商朝人發源於東方,對於海上早晨的景色還不致陌生。次一階段是「大采」。甲骨文的采字作以手摘取樹上的果葉之狀。采假借為光彩,大采就是太陽大放光彩的時候,是太陽已升到高空,視線清楚的時候了。不久就要吃一頓豐盛的早飯,以補充一清早在田地勞動所消耗的體力的時候,故叫做「大食」。接著不久就是「日中」或「中日」,是太陽高懸天頂的中午時段。這個時間過了便是「昃」。甲骨文的昃字,作太陽把人照得有斜長陰影之狀。它是太陽開始西下的時候。過後是「小食」,這時會吃較簡單的下午飯。吃完飯,整理一些用具,太陽也已西下,光彩大減,只剩微光浮於天際,故叫「小采」,這時或稱「莫」。甲骨文莫字作日已沒入林中之意,光線透出林隙已甚微弱,「莫」後來被借用為否定詞,故又加日而成「暮」字。這段時間也叫作「昏」,甲骨文的昏字大概表示太陽已降到人身高以下的高度之狀。(改寫自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最不適當的是:
下列「」中的字,與該字的甲骨文字形本義最接近的是:
統計數據
答對率: 58 %鑑別度: 30 %高分組答對率: 73 %低分組答對率: 44 %
相似題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