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票房大熱,故事源於一個簡單的設想:人們眼中千真萬確、堅不可摧的世界是由一個電腦程式虛擬而來,設計者想阻止人們去接觸真實的世界。電影有眩目的特技效果、帥氣的皮質戲服和精彩武打場面,配合深具新時代靈修意蘊的對白,背後的訊息只有一個:人們感知的世界,不論從宏觀或微觀而言,都在日漸偏離傳統定義或概念中的真實世界;人們看到的世界,猶如投向岩壁的光影,依稀可見片刻實景,卻看不到紋理痕跡,更深層的真相也藏在陰影之下。
主要經濟指標(例如:國民生產毛額、國民幸福指數……)也是人為的建構,是數字的駭客帝國。經濟指標構築出一個虛擬世界,裡面由數字定義一切,現實會得到局部呈現,也會變得模糊扭曲。貿易數據無法準確記錄蘋果公司產品的生產過程,就是最好的例子。失業不是真實的狀態而是統計的產物(如果你沒有工作,但因市面上沒有合適的工作而不去求職,就不算「失業」),也是有力的說明。
但這麼說也不對。主要經濟指標構築的世界不完全是虛假的幻象;激進分子總執意懷疑政府有意操縱經濟指標,也是過慮的想法。經濟指標的產生,確實是為了理解和處理經濟調控的複雜問題,本身帶有美好願望,只是它們也有局限,未必能指引我們。
《駭客任務》的大英雄尼歐看穿了虛擬世界,還在幾個平行空間中穿梭遊走,試圖破解迷陣。現實世界沒有這種戲劇色彩,但不少人已意識到,所謂「經濟」是由經濟指標所塑造,只是反映現實的版本之一。目前,本土和全球經濟發展都一日千里,謎團也越滾越大,「經濟」卻只能提供一種描述,而且未必準確。於是,一群經濟創意大師正努力改變人們認識世界的視角,竭力幫助人們看清經濟指標所掩蓋的事實。這群統計界的英雄尼歐,正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改寫自扎卡里‧卡拉貝爾著、葉家興、葉嘉譯《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