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測-國綜-題組-18-19
困難
甲: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
乙:
「幾希」,言幾於無也,乃一線之象,非一點之象,凡事俱異。凡事之異無多,稍一差錯,則墮入彼中。如禽獸亦未嘗不知「庶物」,只是不「明」;亦未嘗不有「倫類」,只是不「察」;未嘗不有所愛,而不能「行仁」;未嘗不求所宜,而不能「行義」。舉凡日用飲食,俱有異處,而俱差不遠,此其所以必戰兢惕厲,無念無事不思求其所以「異」也。「存之」,謂存其所以異者,以要言之,謂之人道。(《四書箋解》)
下列敘述,最符合乙文對甲文「人禽之辨」詮釋的是:
依據甲、乙二文,君子面對「幾希之異」的態度是:
統計數據
答對率: 29 %鑑別度: 27 %高分組答對率: 44 %低分組答對率: 17 %
相似題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