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任教於濱海小鎮,發現常有不肖業者傾倒廢土,破壞生態環境,導致潮間帶紅樹林逐年萎縮,因而集結在地人士組織社團,宣揚保育理念,避免紅樹林進一步流失。關於王老師透過結社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位於環太平洋區域的甲國,長期向乙國輸出太陽能電池板,但近年遭乙國徵收高額的反傾銷關稅。甲國因而向丙提出申訴,最後獲得丙的裁決,允許甲國對乙國輸入該國的商品加徵關稅。依據題文資訊,丙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小芳為完成一項課堂報告,整理多筆資料,表1 是其中三筆:

依據表中訊息,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報告的主題?
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時期,曾有 19 歲大學生某甲寫信回家,表示自己與班上同齡女同學談戀愛,要求取消父母早已為他訂下的親事。信中還說:儘管大部分人都接受父母之命的婚姻,但自己要和傳統勢力戰鬥到底。如果甲身處現在的臺灣,當甲向律師諮詢時,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律師的回答?
甲涉嫌殺人,由乙負責指揮偵查。甲欲委任丙擔任甲的辯護人。偵查過程中,乙發現甲罪嫌重大,且有與他人串供之嫌。下列關於本案所涉及之刑事審查程序的敘述,何者正確?
近年來臺灣登山人口增加,山難事件時有所聞,常需內政部空勤總隊出動直升機搜救。許多縣市政府公告登山活動自治管理條例,未依原登山計畫而改變活動路線或範圍,因此發生事故者,除應繳交相關救援費用外,還應繳交罰鍰。題文涉及的政府支出與收入之計算,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某新款遊戲中有兩種角色可以選擇,分別是勇士和弓箭手。原本小新玩一小時遊戲,不管是只選擇勇士或只選擇弓箭手,最高可讓該角色的戰力升五級,但一小時內也可以任意轉換角色。某日小新抽到弓箭手升級速度加倍的一小時優惠,若以弓箭手戰力升級數為橫軸,勇士戰力升級數為縱軸,並以實線代表獲得優惠前每一個小時的生產可能線,在其他條件不變下,下列哪一個示意圖最適合用來顯示此優惠對小新一小時生產可能線的影響?
題組 8-9 (4分)
某國新政府上台後,為使重大政策更貼近民眾需求,提升未來施政滿意度,決定實施全國民意調查,以瞭解該國公民是否支持重大政策法案立法前,應先舉行公民會議,以及公民是否願意參與會議。調查結果如 表2:

依據上述調查結果,該國多數受訪者對於公民會議的支持態度和參與意願,與下列哪項民主政治的理念最接近?
我國行政院亦經常舉行全國性的民意調查,下列哪項行政院民意調查與題文案例所屬的政府決策過程階段最類似?
題組 10-11 (4分)
某大學為配合政府強健學生體魄之教育政策,修正校內相關規定,要求該校同學畢業條件增列必須通過游泳一百公尺的項目,適用對象包括當年度大四學生,且強調如於四年級下學期結束前,未能取得游泳及格證明者,必須延後畢業。大四同學甲質疑該規定不適當,認為目前在學的學生入學時並無此一規定,可能致使學生無法通過游泳考試,順利取得畢業證書。甲因此在行政大樓牆面塗鴉以抗議此一規定,遭校方以嚴重破壞公物違反校規為由,記小過一次。之後因為甲拒絕參加游泳考試,且在校方通知補考後亦未到考,無法取得畢業證書。
若甲想要對題文所示之各種權利侵害提出行政爭訟,以救濟其權益,依據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旨,甲最早可以於何時提出?
根據題文,甲所提出的主張,最主要依據下列哪項行政法原則?
題組 12-13 (4分)
某國政府頒布新法令,以為了防杜假新聞擾亂社會秩序為理由,規定凡於媒體散布不實訊息者,將由行政主管機關逕行審訊裁罰。此規定引發大量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撤回此侵害人權法案。雖經警察強力鎮壓,民眾未散,甚至逐漸形成團體,持續組織動員,規劃不同抗爭行動以呼籲民眾捍衛人權、推翻該法案。該國某些媒體在報導此事件時,不斷強調「大規模抗議行動,已癱瘓該國經濟,行動引發的混亂,更造成龐大社會成本,令人憂心不已」。
從媒體識讀角度,檢視題文中所述之媒體報導內容與方向,下列詮釋何者最適當?
依據題文訊息判斷該國政治的情勢,下列推論何者最適當?
題組 14-15 (4分)
2013年時,英國女王依據英國法律授權,宣布特赦現代電腦科學先驅者艾倫˙圖林(Alan Turing)。圖林在二次大戰時因為成功破解納粹的密碼,對當時的盟方有極大貢獻。但是他後來卻因為被警察發現有同性戀行為,而依英國刑法法律定罪。在該法條被廢止前,估計有 4 萬 9 千名男同性戀被判有罪。圖林後來接受化學去勢,以避免坐牢,他的工作也被剝奪。小風和小雲二人對此事有以下的討論:
小風: 我不太能認同的是為何要以刑法處置同性戀?為何兩名男子間的愛情行為,與他人無涉,會受到國家的處罰?他們有傷害到其他人嗎?
小雲: 我不太能認同的地方在於,為何面對過去的不正義,但是結果卻只有圖林一人獲得特赦?
小風對於刑罰的觀點,最接近下列哪一個法律意見的觀點?
小雲對於赦免應如何進行的主張,最適合以下列何者說明?
題組 16-17 (4分)
某甲與某乙用兩人共同的零用錢 100 元在本國網路書店購買了一本全新的小說。某甲與某乙口頭約定,由某甲先看該本小說。某甲看完後,因為認為該小說內容無聊,某乙應該也不喜歡看,因此將該小說以 80 元的價格賣給二手書店,並且以換購的方式貼了 40 元購買另一本由本國出版社新發行的漫畫。
關於這本小說涉及的購買和處分行為,下列敘述何者符合我國民法的規定?
題文中涉及的經濟行為,若從支出面計算 GDP,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圖 1 是某文化圈具代表性的裝飾花紋。該文明因不允許偶像崇拜,是以在藝術表現上不見神像或聖像,而是以花草、文字,以及幾何圖形的重覆運用構成畫面。此種藝術手法常見於其宗教建築或宮殿的牆面。文中所指的最可能是下列哪個宗教的文化圈?

漢代墓葬出土的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中,以「孔子見老子」作為畫像說明文字者,數量多達七十餘件。畫像主題描繪孔子向老子行禮,請教禮儀。這類畫像最可能反映出漢代的哪種思想脈絡或背景?
學者研究,西非某地普遍流行的蠟染花布與印尼傳統的蠟染花布圖案相似,應當源自印尼。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唐宋以後,南海貿易不再只是奇珍異寶的輸入,更有中國的茶葉、瓷器等商品輸出。這個變動除了反映中國生產與經濟的發展之外,也與南海形勢的「重大變化」有關。導致這個「重大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某地的警察組成有歐籍、印度籍、華籍,以及特別從山東威海衛招募來的人員,分別以 ABCD 編號。其中印度籍警察包著頭巾,華籍警察戴著三角形竹帽,穿綠色制服。當地孩童以「ABCD,大頭綠衣,追賊不到,吹嗶嗶!」來形容警察。這些孩童最可能是:
學者評論戰後臺灣三七五減租,認為:推動減租並非只是時任臺灣省主席陳誠施政理念的落實。由於三七五減租是在中美聯合機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的協助下展開,所以它也可視為是美國在東亞,從日本、韓國到菲律賓,推動的一連串土地改革之一環。亦即,土地改革是特定條件下推動的政策,其政治性超越經濟性。就此評論來看,這位學者所強調的三七五減租之目的最可能是:
圖2是1902-1933年間,臺灣甲、乙兩類數量的比率變化。圖中的甲、乙分別是指:

中共建國後,為貫徹共產主義的理想,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推動「集體化」運動,即打破小農經濟的格局,取消土地私有制,在農村推動集體農場制度,並開始將農村編組成人民公社。但這些政策並無法解決農村問題,甚至弊多於利,演變成空前的災難,農村因飢饉而引發大量人口死亡。下列哪項原因和中國這項集體化運動的失敗最有關係?
相同的時代烙印往往造就了一個歷史世代,例如稱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出生的人為「嬰兒潮世代」,又如稱民國五○年代出生的人為「五年級」。學者研究 1920 到 1930 年間出生的臺灣囝仔,他們在成長期間接受國家提供的軍國教育,而「玉碎」(全滅)、「散華」(陣亡)、「若櫻」(年輕軍人)、「赤紙」(召集令)等詞彙更成為他們共同的詞語。根據這些共同的詞彙及其成長年代,最能貼切反映這個世代的稱呼是:
某一時期,中共《新華日報》〈社論〉曾讚美「美國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守護神、專制者的敵人」,希望用民主與科學的紐帶結合中、美兩大民族。後來,毛澤東也強調反對一黨專政,主張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承諾保障人民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思想、信仰及身體等自由。發表上述言論的背景最可能是:
學者指出:北魏實行均田法的背景,第一,因戰亂的傷亡及遷徙,留下大片無主荒田;第二,許多農民為躲避戰禍,逃離農村,流落城市,成為不事生產的游民;第三,農民投靠大戶士族,「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只向其宗主貢獻,不必向政府納稅。均田法的實施是結合戶籍的清查及管理,透過計口授田,使農業勞動力與耕地達到合理配合,以恢復生產,建立小農社會。根據上述,學者認為北魏均田法實施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1935年,美國《時代雜誌》以一位蘇聯礦工為封面(圖3)。根據報導,這位礦工發明新的採煤方式,創下高出政府訂定生產目標十幾倍的紀錄。蘇聯政府特別表揚他,以激勵國人,並凸顯蘇聯經濟體制的優越。《時代雜誌》報導這則新聞的背景最可能是:

題組 30-31 (4分)
圖4 是幅流傳於歐洲某時期的諷刺畫。此圖(由左至右)將方濟會修士穆納、神學家埃姆澤、教宗利奧十世、神學家艾克,以及神學家萊普,分別繪製成貓、公羊、反基督的獅子、豬,以及狗。請問:

此種諷刺文宣品的刊布與流傳,與當時哪種歷史發展的關係最為密切?
地理學中的區位理論,通常假設地表為均質,以直線距離劃設空間範圍,但在真實生活中,依規劃的需求,範圍多以路徑距離為劃設的依據。依上所述,圖5 中有甲、乙、丙、丁四個分析結果,若咖啡店開設的重要選址條件是「徒步 300 公尺內有停車場」,下列何者最可能是距離咖啡店候選點徒步 300 公尺內的範圍?
下列四個選項為一條河流中不同河段的橫剖面示意圖。氾濫平原最常出現在哪個橫剖面所代表的河段?
今日許多高科技電子產品的製造廠商採取先接訂單再製造的「即時生產模式」,避免大量庫存,同時提高企業在研發與行銷上的投資,以追求產品功能或型態樣式的持續創新,藉助媒體與網路管道的大量宣傳,推陳出新以吸引消費者購買產品。上述研發、製造與行銷策略的採用,與下列哪項因素的關係最為密切?
圖6 為美國四個區域分區圖,表3 為 2010 與 2018 年美國四區的人口統計表(表內數字為人口數)。對應到美國近年來人口數量成長最多的區域,該區除歐裔外,其他主要族群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圖7 為 1950 年代以來,中國北京某種天氣現象每月平均日數分布圖。該天氣現象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題組 37-38 (4分)
「大健康產業」是基於維護與促進民眾健康而形成的產業,主要提供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閒等商品、資訊及勞務服務,多在同時符合經濟發達、人數眾多,且人口結構趨向高齡化三項條件的地區進行投資。請問:
該產業主要的投資地區,其人口發展最可能落在人口轉型模式中的哪個階段?
題組 39-40 (4分)
圖8 是臺灣本島以某個指標所繪製的主題地圖。請問:

題組 41-42 (4分)
歐洲許多高山擁有壯麗的山岳冰河景觀,往往成為熱門的登山健行景點。在進行登山健行活動之前,最好事先瀏覽相關圖資。圖9 為歐洲某處山岳冰河的衛星影像圖,除了山脈陰影之外,淺白色為冰雪堆積,圖10 為同一地的等高線地形圖,兩圖中的甲、乙、丙、丁為四種冰河地形。請問:


圖9 位於圖面右側方框中的兩條深黑色曲線,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假若全球暖化持續加劇,在相對較短的地形演育期間內,圖中哪些區域可能會出現湖泊?
題組 43-45 (6分)
圖11是世界某五個都市的分布圖。請問:

圖11 中哪兩個都市的居民,其主要宗教信仰最為類似?
圖12 是某地的月均溫與月雨量的散布圖,該地最可能與圖11 中哪個都市位於同個氣候區內?

位於丁地的某跨國連鎖咖啡公司,其咖啡豆來自東非馬拉威,經由農場收成處理後,在東非最佳深水港納卡拉裝船運往丁地。若航運路線要避開西風漂流,且又採取最短路徑,透過圖11判斷,該路線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題組 46-47 (4分)
宋代立國之初,強化中央集權並提倡文人政治。時人汪洙有〈神童詩〉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學者認為,文人政治本為配合宋初的國家政策,但因宋室後人墨守成規,以致造成重文輕武的現象,終至無法應付強鄰環伺的局面。請問:
下列哪個概念最接近題文〈神童詩〉所描述的讀書與讀書人從政之現象?
題組 48-49 (4分)
歐洲某一時期,城市裡有些地位高貴的夫人,經常在自己的宅第邀請智識菁英、上流社會人士聚會,進行思想交流與評論,參與者多自視為文人雅士。這些高貴夫人有權挑選客人、制定規則和聚會討論主題,凸顯當時女性在這種知性聚會的核心角色。後人以為,經常舉行的這類聚會,不僅成為該時期的特殊文化現象,且對後來的歷史發展影響深遠。請問:
對當時該現象展現之文化形式與特性的描述,下列敘述何者最為適當?
題組 50-51 (4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於 2007 年出版《世界的另一種可能》一書,書中提到:「全球化的隱憂是,它可能會創造擁有窮人的富國」,因為「即使在最先進的開發國家……,貧者卻經常連自保都有問題」。請問:
依據題文的書中引文,下列何者最接近題文所指涉的全球化現象?
表4 是甲、乙、丙、丁四個美洲國家的基本資料。依據表中資料判斷,上文所稱發生全球化現象的國家,其發展程度最可能與下列哪個國家相同?

題組 52-53 (4分)
據報載,根據紐西蘭科學家的研究,牛羊等家畜打嗝或放屁所釋放的甲烷會造成全球暖化問題。為減緩甲烷排放量,該國科學家積極研發可以抑制家畜打嗝且對家畜無害的藥物或食物。請問:
下列示意圖包括游牧業、酪農業、放牧業、混合農業等四種生產方式。針對文中提到牲畜排放甲烷的問題,若僅考慮單位面積的經營集約程度,下列何者帶來的暖化效應可能最大?
假若畜牧業者可以免費的方式取得該藥,並且成功地讓國內所有家畜解決打嗝的問題。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家畜服用新藥對於畜牧業生產面的廠商成本線與社會成本線將造成何種影響?
題組 54-55 (4分)
出生在南投的詩人陳千武,在二次大戰期間曾以「志願兵」的身分參與戰事;這段經歷成爲他創作〈信鴿〉一詩的靈感。此詩的最後一段寫道:
我回到了,祖國
我才想起
我底死,我忘記帶了回來
埋設在南洋島嶼的那唯一的我底死啊
我想總有一天
一定會像信鴿那樣
帶回一些南方的消息飛來
根據上述內容,請問:
題組 56-57 (4分)
某一時期起,商人從外地運來棉花,農家女子在家將棉花紡成棉紗,再織成棉布。農民家庭男耕女織的運作模式日漸明顯,而商人定期收集棉布,運往城鎮染色、整平,即可上市販售。請問:
題組 58-59 (4分)
某一時期,一艘駛向中國的外國船隻在冬天航行時,遇上暴風,漂流至中國東南沿海某地,船中乘客獲救,送往官府途中,險被民眾毆殺。這位乘客懂漢字,在與中國官員筆談後,得知該地長期以來受到外國海盜侵擾,村民誤認他是海盜,所以群情激憤。這個區域除了經常有外國海盜騷擾外,且因環境條件不佳,謀生不易,導致人口常往海外移出。請問:
當地人口常往海外移出,最可能與其具有下列哪項環境特色有關?
題組 60-61 (4分)
地圖幫助人們以空間的方式來理解世界中的事物、概念、情況、過程或事件。圖13為一幅繪製於某時期的世界地圖,蘊含著當時人對世界的觀察與理解。圖面正中間的區域,一直是東西文化交流頻繁之地,在現代也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18年甲處水域的鄰近各國召開會議並簽署公約,以確保各國的政治、經濟利益。請問:

根據圖13 中出現的陸塊及其形狀、大小、方位等,推論這幅世界地圖最可能繪製於何時?
題組 62-63 (4分)
十五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在大西洋東部海域馬德拉群島開始種植甘蔗;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殖民巴西以後,又在當地發展蔗糖產業。由於蔗糖屬於勞力密集產業,於是引進大量外來勞工。請問:
題文中的葡萄牙人選擇發展蔗糖產業之區位考量,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題組 64-66 (6分)
十九世紀前期,張三從寧波來艋舺採購樟腦,計畫運回浙江、上海銷售,同時也運來綢緞、布帛等貨品來臺銷售。請問:
張三的貿易行為,對上述地區的樟腦市場與布帛市場有何影響?
學生欲了解當時樟腦生產的事蹟,規劃實察點位。若考量最近鄰原則,下列四張臺灣樟樹砍伐分布圖(灰底為樟樹砍伐區域)中,何者最可能包含了當時製腦樟樹的砍伐地點?
題組 67-69 (6分)
資料一:屏東種植紅豆的農民,過去為避免鳥害造成農損,會利用毒餌造成小型鳥類死亡,進而導致撿食的老鷹跟著中毒。近來因維護生態環境,農夫改變耕作方式,在播種期不毒鳥、採收時不用落葉劑,以新創農業的方式建立「老鷹紅豆」品牌以及產銷履歷。雖然生產紅豆的成本上升,但有效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使市場銷售價格與數量都大幅提升。老鷹紅豆的契作地區主要在屏東東港和萬丹一帶。
資料二:萬丹聚落形成於明末,曾在清代民變中扮演重要角色,朱一貴事件時,粵籍義民即在「萬丹社」的上帝廟誓師起義。「社」在清代一般是指「熟番」村落,但並非自古如此。例如,鄭氏時期,主政者推行屯田,就曾用「社」作為屯墾村落之名;當時的軍備圖則分別以「番社」和「民社」來標示「番」、「漢」聚落。在清朝治臺初期的地圖中,即有「後勁社」、「左營社」等和「熟番」無關的村落名,「萬丹社」也是如此。
根據上述兩則資料,請問:
題文中的新創農業型態,較適合以下列哪兩個概念說明?
甲、生態農業
乙、粗放農業
丙、休閒農業
丁、精緻農業
根據題文,以下何者最可以表現屏東紅豆由傳統產銷方式到新創品牌後,其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變動情形?
我們一般認為「社」是指「熟番」村落,但萬丹「社」的出現,顯然提供了另一種看法。就題文來看,萬丹社的例子最適合從下列哪一歷史脈絡來解讀?
題組 70-72 (6分)
比利時是由多語言族群組成的聯邦體制國家,包括法語、荷語和德語等語言族群,其分布區域主要與鄰國居民通用的語言有關,圖14為該國的語言分區圖。這三種語言分布彼此明顯區隔,並成為該國自治行政區劃分的重要依據之一。比利時之所以成為多語言族群的國家,與其特殊的歷史發展關係密切。比利時原與荷蘭及盧森堡組成所謂的低地國,但經過十六、十七世紀的連年戰爭,其中的十七個省分分裂,最後形成比利時以及荷蘭兩個國家。由於族群和語言因素,現今比利時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橫跨不同語言區而獲得全國性的支持,甚至在2010年國會大選之後,比利時各政黨的組閣談判長達541天,最後才順利組織政府,成為全球在和平時代裡無政府時期最長的國家。請問:

依據題文資訊,低地國十七個省分分裂後,促成某些省分成立荷蘭共和國的戰爭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圖14的甲、乙、丙最可能分別為下列哪種語言的分布區?
依據題文資訊判斷比利時近二十年的政黨和政府體制,下列推論何者最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