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弟因懷孕遭公司以影響工作表現為由資遣,後來她接觸到性別平等相關資訊,才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歷程中迭遭不平等的對待。例如:父親告誡她不能列名族譜,母親說她已出嫁不能回去祭祖,而作為第一個小孩,父親取其名為「招弟」。請問以我國現行法令來看,若她向法院或行政主管機關提出救濟,下列主張何者最可能成立?
某大學決定將運動場改建為停車場以增闢財源,學生認為校方犧牲學生權益而抗議。籃球校隊的練習場地也受影響,但籃球校隊隊員因已有其他眾多學生抗議,決定不參加行動。學生持續抗爭終於讓校方檢討改建計畫。上述事件中,籃球隊員所做的決定對應抗爭的結果,最能呼應下列何項公民參與常遭遇的難題?
根據調查,某國人民近年來參與結社比例明顯成長,但整體比例仍偏低,且大多偏向參與宗教團體與校友會。若根據公民社會促進民主政治發展的觀點,下列何者是對該國結社參與的最適切評論?
媒體「評論事實」功能是指媒體對於新聞事件會提供不同分析觀點,並可能提出相關改善措施,以發揮媒體的公共角色。下列何種情境最能說明媒體此種角色?
為減少伴侶間的分手暴力事件,有學者主張親密關係也應強調民主化,即是將公共事務中強調的平等溝通、自由表達個人意志等原則,同樣適用於親密關係的情愛互動中。下列何項敘述最符合前述主張?
公民與社會課堂中老師介紹幾種民主理論如下:
甲:多數決無法顧及公共政策品質,重視決策過程的對話與討論才能提升決策品質。
乙:人人都具有理性且平等,因此應讓所有人積極參與政治並藉此培養德行。
丙:人人參與政治在實務上有困難,因此應將政府決策權力交給專業政治人物。
丁:利益團體是民主政治的主角,應由各團體競爭爭取選票,以獲得決策權力。
政府與民間團體針對較具爭議性的公共議題,近年來曾舉辦過多次公民會議。此做法與上述何者最為接近?
自 1990 年代民主化之後,我國立法院的政黨生態逐漸由一黨獨大制走向多黨制,近年來則轉變為兩黨制。我國立法院政黨生態由多黨制轉變為兩黨制的最主要原因為何?
某國憲法規定,總統由人民直選,不須對國會負責。另外,該國法律規定總統候選人若來自民營機構,必須是跨國企業經理級以上主管。請問該國上述制度可能違反民主政治的哪一項原則?
某甲在精品店買了一組咖啡杯,按標價結帳後,繼續在店中觀賞商品時,發現另一位顧客購買同組咖啡杯,店員給予 8 折優惠。甲即向店員表達不滿,認為自己未受到公平待遇,並表示:如果沒有合理交待,他要向消保官申訴。關於甲與精品店的這筆交易的法律評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某政府機關所屬某風景區內常有遊客躺臥在涼亭及走道上,妨礙其他遊客。該機關於是公告:自即日起,不得在園中躺臥,違者處以罰鍰新台幣 3,000 元,且六個月內禁止入園。從政府機關限制人民權利的合法性界限而言,關於管理機關的這項公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某甲騎車遇到環保局人員實施車輛排放廢氣的路邊稽查。查驗的結果不合格。稽查人員隨即開出一張 1,500 元的罰單。甲很生氣,認為自己的車子沒有買多久,不可能會有問題,質疑檢測儀器有誤。甲若要尋求法律救濟,應該採取下列哪一個途徑?
題組 12-13 (4分)
某甲被指涉及一件擄人勒贖案而遭到檢察官起訴,甲在一審程序中,提出不在場證明;檢察官則提出現場監視器低解析度模糊畫面,作為甲在現場的證據。法院認定畫面雖模糊,但「不排除某甲涉案可能」,據此,判決甲有罪。因為這項證據,甲歷經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都被認定有罪。甲經由救援團體協助,提起上訴。經過數年努力,終於讓最高法院撤銷高等法院判決,發回高等法院重新審理。高等法院再經審理後認為,除了現場監視器畫面外,別無其他證據證明甲有參與擄人勒贖的事實,改判甲無罪。請問:
就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而言,高等法院再經審理後做成的判決,其判決理由是在實踐什麼原則?
就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而言,關於本案經過的審判歷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題組 14-15 (4分)
部分傳統產業中有些無法持續獲利的廠商會選擇關廠歇業,但也有些廠商為了存續,開始朝「觀光工廠」的方向發展,企圖透過與民眾的直接接觸,彰顯其品牌的歷史、在地化精神以及未來的展望。請問:
根據題文,廠商往觀光工廠轉型最能夠發揮的要素為下列何者?
廠商在歇業與轉型兩者之間選擇,其最可能考量的依據為下列何者?
題組 16-17 (4分)
小麗長期關注水源區環境保護,她最近在一項公職人員選舉中獲勝。她的政見主要有兩項:一是當選後要修法禁止所有水源區設立工廠,以保護流入水源區的水流;二是水源區之外,也要立法實施廢水排放總量管制;政府可拍賣廢水排放執照,並容許廠商間交易廢水排放權。請問:
依題文判斷,小麗當選的公職最可能擁有下列何項職權?
在廠商可以交易廢水排放權的情況下,若交易價格持續下降,其原因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清廷治臺二百多年期間,多次調整臺灣地方行政區劃,其最主要的考量依據是:
唐太宗下令大臣修《氏族志》,欲排定各姓氏等級。編成之後,太宗不滿意,指示重修時只需根據現在的官爵等第區分等級。修訂版將各姓氏分成九等級,以皇室為首,外戚次之。高宗時,宰相李義府門第寒微,想與山東士族結親被拒,乃上告高宗。唐高宗因此下令,山東士族「七姓十家不得自為婚」。唐代修訂《氏族志》、發布「禁婚令」,最主要目的是:
有人回憶:當時,食物都要配給,沒有咖啡,但有糖和紅茶。每次參加茶會,都要自備糖和茶葉。原本商店中還有牛油和乳酪,大多來自紐西蘭或加拿大,現在也少了。經常一個月也吃不上一斤肉,天天吃鱈魚。有一段時間,政府領導人還提倡自己種植糧食作物,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這最可能是何時何地的景象?
二十世紀初,一名道士在某處山洞中整理文物,發現許多自十六國到北宋以前的公私文書、大量的佛教典籍及繪畫作品。這些文件的書寫文字,除中文外,還有梵文和藏文等。許多外國學者聞風而至,購走大量文物,至今仍存於英、俄、法等國的國家博物館及圖書館。此山洞最可能位在:
自 1943 年 5 月至 1944 年 7 月間,日本帝國與臺灣總督府動員並組織超過兩萬名的臺灣青年,派遣至新幾内亞、菲律賓和印尼等地,擔任各種任務。這些臺灣青年最可能是:
某一時期,許多知識分子研究軍事技術,紛紛著書立說,出版了《火輪船圖說》、《演炮圖說》、《西洋自來火銃制法》及《請仿西洋製造火藥疏》等書。這種情況最可能反映哪種思想?
一位皇帝指示研商減稅事宜,隨即有大臣上奏:我朝前一陣子因為軍費支出甚多,政府財政有些不足,建議暫緩減稅政策。但皇帝認為:先前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因大規模叛變,使得地方殘破不堪,田畝荒廢,財政才會短收。現在大亂已平,人口逐漸增加,荒地也逐一開墾,國用已經充足,就應與民休息。所以,仍決定減稅。這種情況最可能是:
甲國企圖以經濟戰手段迫使乙國屈服,並保護自己的經濟發展,乃宣布禁止一切來自乙國的貨物登陸歐洲大陸;還在其統治區內,追查乙國商人並沒收乙國貨物,造成乙國經濟危機,引發社會動盪。但乙國尚有許多海外貿易,仍可支撐其經濟。這種情形最可能是:
1949 年 10 月,共軍集中船隻對金門發動攻擊,遭守軍擊退。1950 年 3 月,共軍又集結大批兵力,用類似「萬船齊發戰術」進攻海南島,迫使當地國軍撤守;5 月底更攻占廣東萬山群島。共軍原本預定隨後再度對金門發動攻擊,但沒有多久就取消這項計畫。最可能的原因是:
十八世紀初,一位在中國傳教的法國傳教士於書信中描述,他所在的地區為群山中的平原,人口稠密,富人甚多。此地自西元一千年左右起已是重要的工業城,現有作坊三千座,產品不僅供應全中國,還外銷世界各地,數量驚人。這位傳教士詳述該地產品的製作過程,使歐洲人終得仿製成功。他所描述的產業最可能是:
1720 年,某地的商業組織制訂「行規」,部分條文內容如下:華夷商民一視同仁,各行商應與夷商相聚一堂,共同議價,其有單獨行為者應受處罰。他處或他省商人來省與夷商交易時,本行應與之協訂貨價,俾得賣價公道;有自行訂定貨價或暗中購入貨物者罰。制訂這份文書者最可能是:
某一時期,主事者推動一項政策:將工、農、學、兵結合在一起,便於領導。大部分人民編入組織,私人物品如鍋、盆、桌、椅都交給公家,以便共同生活、共同生產。不分男女都要工作,兒童都送到托兒所,甚至設置食堂,免費供應食物和必需品。原本希望建立自給自足的社會,結果卻造成工業停頓,經濟倒退,國民生產總值大幅減少。這最可能是何種制度或組織?
倫敦泰晤士河邊的一座紀念牌說明當地曾為一個商業團體的遺址。這個商業團體於十三世紀逐漸形成後,一直在北海與波羅的海間貿易,並沿泰晤士河、萊茵河與窩瓦河等主要河流,進入內陸貿易,商業路線還遠達俄羅斯。這個商業團體甚至擁有武力,在許多地方建立行政機構。這個團體最可能是:
一位大臣向皇帝稟告:朝廷已三十多年未遷徙百姓守先帝陵墓,如今關東地區甚多富人,富人購買良田,招貧民耕種。他建議繼續推行遷徙,讓富人搬到首都附近的陵墓區,一方面壯大首都,衰弱王室諸侯;一方面可平均中等以下家庭的貧富差距。此政策因地方豪強抵制,且違背朝廷推動的孝道而難以執行。這最可能發生於:
某一時期,有人記錄在中國旅行的見聞:漢字不像西方文字橫排書寫,由字母組成,而是由上而下的直排,每個字都有特定的符號,鄰近民族也都能認識。進入中國人的家中,一定有人端上一種顏色淡紅的溫水,以一種有苦味的草製成,有一股藥味,他們稱其為茶。這份記錄最可能出自:
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下,自國外入境的臺灣民眾,需配合「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的列管,進行居家檢疫。疾管署每天會發送列管者的手機號碼給電信業者,業者再將手機定位上傳至電子平台,當列管者離開系統劃定的基地範圍,系統就會自動發送「告警簡訊」給當事人及第一線監控單位。此種防疫方式主要結合下列哪些地理技術?
甲、遙測(RS)
乙、全球定位系統(GPS)
丙、地理資訊系統(GIS) 丁、數值地形模型(DTM)
臺灣中油公司在高雄、臺中及新北皆設有油輪專用碼頭,以利將進口的原油運輸至旗下石化工廠進行煉製,並生產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石化原料,提供國內各產業所需。依據上述,臺灣中油公司在國內設置石化工廠,最可能是考量下列哪個工業區位?
圖1為某國 2003~2015 年高齡者在所有產業的就業人數與比例變化。面對圖中人口就業結構所隱含的人口結構議題,該國最可能採取下列哪些應對措施?
甲、鼓勵生育
乙、延長國民教育年限
丙、提高海外移民門檻
丁、廣設友善托嬰環境

彰化縣社頭鄉與鄰近的田中鎮、永靖鄉織襪廠,泛稱為社頭襪子聚落。2020年,該襪子聚落除了傳統的織襪外,在全球口罩強烈需求下,順勢接下百萬個「布口罩」的外銷訂單。廠商重新設定織襪機的程式,按鍵一按,就可將布料纖維直接做成一體成型的布口罩,為該襪子聚落帶來不少收益。上述布口罩的生產特色,最適合以下列哪種概念說明?
圖2是中國某河流沿線七個水文站的年平均含沙量資料,該河流上游含沙量與中、下游含沙量呈現明顯差異。造成此差異可能與下列哪項因素的關係最密切?

題組 38-39 (4分)
圖 3 分別為 1904 年與 2001 年苗栗縣苑裡溪附近地區的地形圖,二者圖幅涵蓋的實際範圍相同。在這段期間,圖中苑裡溪某個河段被截彎取直,導致該河段的右岸地區,在河流改道後轉變為左岸地區。請問:

2001年已轉變為河流左岸地區的土地利用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題組 40-41 (4分)
圖 4 為某國的氣候分區圖。請問:

圖4中哪個地點最可能位於原為古海盆的低地區,早期多利用自噴井取水,發展畜牧業,近年來逐漸鑿取深層地下水,卻因鹽分過高,已危及當地的畜牧業發展?
流經該國西部外海的洋流,其水溫性質與下列哪種洋流最為相似?
題組 42-43 (4分)
圖 5 為西非某國發行的郵票。請問:

郵票顯示該國面臨某項資源缺乏,其成因除自然環境因素外,最可能還與下列何種人口因素的快速變化有關?
郵票中的草地景象為該地最主要的自然景觀,下列哪段敘述最可能代表該地居民的生活寫照?
題組 44-45 (4分)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為使各球隊的實力更接近、比賽更精彩、經濟效益更大,因此採行各種措施。例如規定:若有球隊以過高薪資挖角過多的明星球員,當球隊總薪資超過一定金額時,該球隊將被處以重罰。此規定主要考量球隊處於不同規模的都市,大都市因為企業資金充裕,球隊常能以高薪吸引球員,但小都市的球隊就給不起。表1為採此規定以來至 2019 年止,遭罰球隊的罰款總額,其餘如西雅圖、邁阿密、休士頓、多倫多等美、加兩國 22 個球隊,則未曾被罰款。請問:

依據題文,球隊總薪資超過一定金額將被處以重罰的規定,由經濟學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想解決下列哪個問題?
依據題文,大聯盟球隊吸引球員加盟的程度高低,最可能與美、加兩國都市體系所具有的下列哪項特色有關?
題組 46-47 (4分)
智慧財產權原在鼓勵研發創新,但有時會降低經濟效率,例如一些開發中國家授予國際大藥廠抗愛滋病毒藥物專利權之後,一旦國內感染人口日益增加,許多患者將無法負擔高額的藥價。因此,巴西、泰國等政府便曾經採取「強制授權」,強制國際大藥廠在一定期間內無償或以低價授權國內廠商生產特定藥品,導致國際大藥廠蒙受損失。廠商與政府立場不同,若雙方無法調解,得由國際仲裁介入。請問:
依上所述,有關抗愛滋病毒藥物專利的智慧財產權會降低經濟效率的主要原因為何?
下列為四種主題的分布圖。其中哪張分布圖的國家群,因成年人罹患上文中該疾病的比例偏高,且致死率亦高,或許也可考慮採用強制授權的做法,來降低病患負擔?
題組 48-49 (4分)
某市許多傘具店都打出「晴天九折,雨天沒折」的廣告標語。請問:
下列是四個都市的經緯度資料,若這些都市都擁有相同數量的傘具店,在僅考慮年雨日的變數下,其中哪個都市的店家,全年總獲利可能最佳?
題組 50-52 (6分)
印度境內德干高原種植咖啡,據說起源是十七世紀一位宗教修行者根據教義規範,前往聖地履行一生至少朝覲聖地一次的義務時,從葉門摩卡帶回了種子。歐洲人在印度殖民時,將印度生產的咖啡豆以海運載回殖民母國。咖啡豆在長時間的航程中受濕潤海風吹拂,形成獨特風味,頗受消費者喜愛。十九世紀後,隨著海運技術改進和新航道開通,航程大幅縮短,這些獨特風味不再,於是咖啡業者便在鄰近產地的馬拉巴海岸闢設風漬場,先讓溫暖潮濕季風吹拂咖啡豆數個月,增添其獨特風味,稱為「季風馬拉巴」咖啡。請問:

題組 53-54 (4分)
某國為興建首都,從統治的各地徵集材料,包括:來自黎巴嫩的針葉林木材;埃及的銀、銅;印度的象牙。請問:
文中某國徵集木材之來源區,其林地最可能具有下列哪種環境特色?
題組 55-56 (4分)
下列是臺灣的四個地名:(甲)臺北市「萬華」;(乙)花蓮縣「光復」;(丙)高雄市「左營」;(丁)宜蘭縣「五結」。請問:
地名有時也帶有時代的特徵,上述引號之地名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圖7為某地矮丘群(63-356 公尺)中的洞穴景觀。矮丘群具有登高望遠的防禦功能,下列何者即是倚賴其中一個矮丘所建立的聚落?

題組 57-58 (4分)
古代某國位於印度與羅馬的商道之間,鑄造貨幣,繁榮商業,經濟發達。該國也是農業國家,生產大麥、小麥,也飼養牛、羊及駱駝。除象牙、犀角與食鹽外,甚至輸出大批奴隸。西元四世紀時,該國與羅馬君士坦丁皇帝結盟,共同對抗波斯帝國,並加強貿易。請問:
該國的管轄範圍,最可能位於下列哪個地帶的部分地區?
題組 59-60 (4分)
愛爾蘭土地肥沃,盛產大麥、小麥等穀類。十三世紀以後,愛爾蘭即受英國統治,長期成為穀物供應者。十七世紀以後,愛爾蘭人民以馬鈴薯為主食。1845 至 1852 年間,愛爾蘭馬鈴薯歉收,發生嚴重饑荒,約有 20%以上的人口死亡或移民。研究指出,晚疫病應是造成馬鈴薯歉收的主因,其主要傳播途徑來自空氣或人畜攜帶,尤其在持續低溫、高濕的環境最容易傳播,而多雨加上強風更助長其快速蔓延,極短時間即可造成馬鈴薯廢耕。學者分析,在饑荒時期,愛爾蘭歉收的作物只有馬鈴薯,然輸出至英國的穀物,據推算足以養活當時愛爾蘭的兩倍人口,因而認為饑荒實為人禍。饑荒之後,愛爾蘭展開大規模佃農運動,組織聯盟,爭取權益,提出幾項訴求,包括:土地買賣自由、保障佃租契約與合理地租。請問:
若以投入、過程、產出、回饋為馬鈴薯農業系統的四個環節,根據上文,最可能是在哪個環節內的自然要素發生變化,使得晚疫病快速傳播蔓延,造成馬鈴薯廢耕,而使整個系統運作出現崩壞現象?
依上文推論,除馬鈴薯歉收外,最可能造成愛爾蘭饑荒的主要原因是:
題組 61-62 (4分)
十六世紀時,某國管轄今墨西哥、除巴拿馬外的中美洲各地、美國西南部地區等,設置總督府,下轄瓜地馬拉都督、古巴都督及菲律賓都督,臺灣部分地區也曾為其控制。當時該國的瓜地馬拉都督(轄區包括今日的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墨西哥東部)特別重視在當地取得某項物產資源,因而常與原住民對峙。但該區內的原住民認為傳教士能夠融入當地文化,因此對傳教士相對友善。請問:
當時傳教士在上述都督區傳教時,記錄許多當地特殊的地理現象。這些現象最可能包括下列何者?
甲、颶風(颱風)
乙、地震
丙、龍捲風
丁、沙塵暴
題組 63-66 (8分)
許多國家可能基於某些理由查禁流行歌曲。以臺灣為例,1930 年代開始流行以福佬系民謠為創作題材,當時西門町與大稻埕有許多收費不低的音樂廳,傳唱這些歌謠。但部分歌謠後來遭政府以過於寫實、動搖民心為由,予以查禁。 1950 年代左右,行政院依據《戒嚴法》訂定《臺灣省戒嚴期間新聞雜誌圖書管理辦法》,開始管制流行文化,主要由警備總司令部執行歌曲查禁。如披頭四樂團演唱之〈革命〉便因「內容欠妥,混淆視聽,危害社會治安」遭禁。至 1970 年代,查禁業務改由新聞局負責,據統計,當時約有六分之一的歌曲因未通過審查而禁唱。到了 1980 年代,絕大多數歌曲都通過審查,禁唱歌曲大幅減少。面對審查制度,音樂人仍勇於透過流行樂曲批判現狀。曾有外國歌手唱道:「這是最好的年代,所以人民不需要自由」而遭到禁播。有樂評指出,該歌詞字面上說政府讓經濟成長率翻升,表示統治萬能,所以人民也就不需要自由,但實際是諷刺該政府,試圖以經濟成果遮掩其威權統治事實。像這類具批判性的樂曲,多非屬主流文化,常被忽視;但也有作品廣受歡迎,甚至在特定時期帶動反叛精神。請問:
從人權保障與法治國原則來看,關於戒嚴時期政府查禁歌曲之相關規定與現象,下列評論何者正確?
以憲政主義的角度詮釋題文中樂評對於「人民不需要自由」一曲的評論,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樂評所指出該首禁歌的反思批判?
某一時期,出現以流行音樂表達對現狀的不滿,甚至帶動一個充滿反抗、叛逆、迷惘的時代精神,促使社會上形成一股改變的風潮。下列何者最符合此種情形?
圖 8 為 1930 年代臺北局部地區的市況圖,圖 9 為根據當時該區主要土地利用型態,歸納簡化繪製的都市內部空間結構圖。文中提到的音樂廳,最可能以圖 9 中何處分布較多?

題組 67-69 (6分)
1938 年,臺灣總督府發起「寺廟整理運動」,拆毀媽祖廟等不同廟宇,還禁止媽祖遶境活動,但臺灣民間對媽祖信仰並未動搖。二次大戰結束後,眾人重建被毀的媽祖廟,也開始恢復遶境活動,其中以大甲媽祖遶境最負盛名。近年來,政府積極投入資源,結合在地力量,讓更多人了解媽祖遶境文化全貌,並與觀光活動結合,吸引遊客前來體驗。遊客常沿途拍照留念,不過若要區分照片分別在哪個行政區內拍攝,需要先取得這些行政區的面資料,並將照片內隱含的拍攝位置資訊轉換成 GIS 的經緯度坐標的點資料後,透過 GIS 分析步驟,才能將所有照片有效區分。請問:
有學者從分析信仰與統治間關係的角度主張:題文中媽祖遶境文化的變遷,反映出文化權能否受保障,與實現多元文化密切相關。上述說法最可能意指為何?
依據題文,遊客操作下列哪個 GIS 分析步驟能最直接得到所需資訊?
題組 70-72 (6分)
研究指出:臺灣客籍居民主要從閩粵內陸的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區移來,分布於北部和南部的丘陵、台地或近山平原地帶,空間分布有向內陸集中的趨勢。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自 2002 年起,每年 4、5 月間在部分客籍居民分布區辦理「客家桐花祭」活動,由「中央籌劃、企業加盟、地方執行、社區營造」的公私協力夥伴關係,達到一定的政策成效,不僅為客庄地區帶來經濟效益,也強化客家族群的在地認同。請問:
依上文判斷,清代臺灣客籍居民空間分布有向內陸集中的趨勢,和下列何者的關係最密切?
文中客委會辦理的「客家桐花祭」活動最可能是下列何種概念的具體實踐?
舉辦桐花祭時,主辦單位最擔心可能出現下列何種天氣圖代表的天氣情況而影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