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二文均認為古典具有永恆性。明代許潮《赤壁遊》雜劇,對蘇軾〈赤壁賦〉既有承繼又有創新,請依下列引文回答問題:
〔
生〕今山水星月,相照若昔,而英雄何寥寥也!吾四人遊賞於此,幸各能詩。可將曹孟德、孫仲謀、劉玄德、周公瑾,寫作四鬮,各拈取一鬮,吟詩一首,以見弔古斷案。〔
眾〕最好!最好!……〔
生〕我等吟詠已完,可斟酒來。各照題目,嘆他一番。……(黃鶯兒)〔
生〕躍馬意何長,視東吳已入囊,舳艫千里旌旗望。橫槊時氣揚,釃酒時態狂,誰知一火把神魂喪!〔
合〕嘆興亡,江山如故,何處覓曹郎?…… (祝英台)〔
生〕把古今愁,廊廟悶,聊付與滄浪。
生:劇中扮演蘇軾。
眾:指蘇軾外的黃庭堅、佛印、漁父。
黃鶯兒、祝英台:皆曲牌名。
(1) 舟中四人抽籤後,賦詩的規則為何?(占2分,作答字數:20字以內,不可抄錄原文。)
(2) 劇曲中,唱詞常表述人物的心聲。請問:(①占2分,作答字數:10字以內;②占2分,作答字數:10字以內)
①眾人〔合〕唱,除表達物是人非的喟嘆,更反映出世人對個體生命有什麼「共同的焦慮」?
②許潮藉東坡之口道出:「聊付與滄浪」,對此一焦慮所持的態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