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測試辦-社會-題組-56-59
臺灣地名來源多元,有原住民使用的地名,也有西班牙、荷蘭時期的命名,政權更替時也可能出現新地名,例如打狗變成高雄。1946年,政府在嘉義山區新設吳鳳鄉,以紀念十八世紀清朝通事吳鳳。有關吳鳳的故事,說法不一。最早,吳鳳是清朝負責傳達官命、收繳稅餉和分配差役的通事;日本治臺後,總督府為加強山地部落的管理,另立官職取代通事,並將吳鳳塑造成「捨身取義」、感化原住民的角色;戰後,政府承襲這種「吳鳳神話」,以其名設鄉。1980年代,在原住民族抗議及社會反省與討論後,將吳鳳鄉正名為阿里山鄉。請問:
該正名事件所彰顯的去除偏見、尊重群體主體性之多元文化理念,與下列何項政策目的最相似?
表4為臺灣地名起源相關指向的案例,請在答題卷完成該表。
總督府在山地部落另立官職取代通事,此官職具體身分是?
學者認為總督府把吳鳳塑造成「捨身取義」的形象,有政治和經濟目的,其目的應為何?(3分,請在答題卷作答,20字內)
統計數據
相似題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