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藉手語溝通,可知語音並非語言的必要因素。小鳥啁啾、海豚吱吱,都近似人類語言的溝通系統,可見動物的溝通系統和人類語言的不同,絕非在於缺少語音。
動物能在聲音上模仿人類的話語,並不表示牠們擁有語言。會說話的鳥並不會把牠們模仿的聲音切成獨立的單位,而人類語言的特質之一,則是語音或手勢單位的獨立性,單位之間有次序,可重新排序,可合併也可分開。總之,鸚鵡只會說人家教牠或牠所聽到的,再無其他。
很多種鳥的叫聲的確具有溝通功能,且同一種鳥可能也有「方言」之別。鳥語(bird calls)是包括一聲或一聲以上的短叫聲,傳達和環境相關的訊息,例如危險、餵食、築巢、群聚等等;鳥鳴(bird songs)則是較為複雜的鳴叫形態,用來宣示勢力範圍,並可吸引配偶。這些鳥叫聲看不出任何內在的結構,也不能像人類語言能分出獨立具有意義的單位。一篇有關知更鳥勢力圈鳴聲的研究中發
現:敵對的知更鳥只注意高頻和低頻聲的轉換,何者在前何者在後,其實無關緊要。訊息內容的差異,也只限於這些知更鳥對牠的東西擁有慾多強或牠的抵抗決心多高,以及在勢力圈內築巢的意志多強等等。因此,高、低頻的轉換,只是表達不同感受程度而已。知更鳥的創造力,在於能用不同方式做相同訊息的鳴叫,但牠不能利用各種單位作不同組合,表達不同訊息。(改寫自V. Fromkin等著,黃宣範譯《語言學新引》)